来源 :新浪财经
出品 :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 :大眼楼管/郝显
随着克而瑞 、中指研究院等机构1-5月房企拿地TOP100排行榜的出炉 ,市场赫然发现 ,民营房企开始重返土拍市场 ,加大力度拿地 。
近几年不少民营房企已经停止在公开市场拿地 ,而从前五个月的情况来看 ,一部分稳健发展的区域型房企开始加大拿地力度 ,成为央国企之外另一股拿地主力 。
这一现象释放了市场回暖的信号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目前市场分化严重 ,房企均在聚焦核心城市 ,非核心城市 、非核心区域地块房企参拍积极性不高 ,此外仍有大量房企未重启拿地 。
民营房企开始重返土拍市场
近日 ,克而瑞与中指研究院先后发布2025年1-5月全国房地产企业拿地TOP100排行榜 。从总体来看 ,房企在拿地上变积极 ,根据中指院的数据 ,前5月TOP100房企拿地总额为4051.9亿元 ,同比增长28.8% 。
值得注意的是 ,部分民营房企开始重返土拍市场 ,加大拿地力度 。在克而瑞新增土地TOP100排行榜前四十名单中出现了10家民营房企的身影 ,分别为 、邦泰集团 、地产、敏捷集团 、中天美好集团 、保亿置业 、大华集团 、龙湖集团 、海成集团 ,得力房产 。
其中滨江集团以275.3亿元得新增土地价值高居克而瑞新增土地TOP100排行榜第七名 ,邦泰集团以52.8亿元居14名 ,新希望地产和敏捷集团以37.7亿元和33.2亿元居18名及19名 。剩余6家房企拿地金额在18亿元至30亿元之间 。
过去几年 ,土拍市场长期由国企与地方城投主导 ,民营房企逐渐边缘化 。而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 ,民营房企频频出现在土拍市场 ,引发市场关注 。根据研报数据 ,2025年9月至11月期间 ,30个重点城市土地成交中 ,至少有12宗地块被民企高溢价竞得(溢价率超过 20%)。
到了今年上半年 ,民营房企的“补仓”动作更加频繁 ,甚至有不少多年未在公开市场拿地的房企也开始现身土拍市场 。出现在克而瑞新增土地TOP100排行榜中的敏捷集团上一次公开拿地还是在2021年 ,今年5月30日 ,旗下广州璟恒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总价约33.2亿元竞得广州番禺区4宗宅地 。
拿地金额仅次于滨江集团的邦泰集团 ,前五个月投资足迹遍布西安 、合肥 、长沙 、昆明 、南宁等10座城市 ,拿地面积达到134 万㎡ ,跃居全国第3 。
从总体来看 ,目前还活跃在土拍市场的民营房企 ,此前在杠杆上均比较谨慎 ,负债较低 ,因此仍具备投资能力 。
民营房企重新开始活跃被市场视作土地市场好转的积极信号 。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有多个,一是前几年大部分民营房企拿地力度锐减 ,目前有补充货值的需求 。二是政府在供地策略上做出调整 ,一方面 ,优化土地出让条件 ,通过下调容积率 ,鼓励四代住宅和大户型开发等方式为去化提供保障 ;另一方面 ,不少地方政府出台了鼓励民营房企参与土拍的政策 。
一线和强二线等核心城市带动土拍市场 “核心城市+优质地块” 成为房企共识
从目前来看 ,土地市场的升温主要由一线和强二线等核心城市带动 ,“核心城市+优质地块” 成为房企共识 。
今年以来,北京 、上海 、深圳 ,以及杭州 、成都 、苏州等强二线城市 ,频频出现高溢价地块 。这些地块往往拥有较好的区位以及成熟的配套 ,具有位于城市核心区 、容积率低等特征 。地方政府也试图通过优质地块提升房企拿地意愿 。
国家提出的“好房子”建设标准 ,给改善型产品打开了空间 ,新产品会释放出新的置换需求 ,这也是房企聚焦核心城市的重要原因 。
从区域来看 ,长三角城市群最为活跃 。前五月 ,长三角TOP10企业拿地金额达到1252.7亿元 ,京津冀TOP10企业拿地金额734.0亿元 ,中尊龙凯时·(中国区)人生就是搏!TOP10企业拿地金额339.0亿元 。
城市之间分化仍然较大 ,中指研究院指数研究部总经理曹晶晶曾向媒体表示 ,一二线城市平均溢价率较高 ,三四线城市仍普遍底价成交 。
房企普遍聚焦在安全性高的一 、二线核心城市 ,而且房企之间分化严重 ,仍有大量房企未重启拿地 。根据克而瑞数据 ,前5月有66%的百强房企未拿地 ,销售TOP10房企拿地金额占百强比重达到68% 。拿地企业集中在头部房企 ,尤其是央国企 。 “目前多数房企投资保持谨慎态度 ,非核心城市 、非核心区域地块房企参拍积极性不高” ,这是克而瑞研究给出的结论 。
一二线城市土地市场回温的同时 ,部分城市库存高 ,去化周期长的问题依然存在 。
从销售端来看 ,前五个月房地产市场延续止跌回稳 ,TOP100房企1-5月累计实现销售操盘金额13127.5亿元 ,减少7.12% 。5月单月实现销售操盘金额2945.8亿元 ,环比增长3.5% 。
虽然长期止跌回稳的趋势不变 ,但是进入二季度之后 ,房地产市场量价再度走弱 ,认为“市场仍可能面临一定波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