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趟专列 ,成为连接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文化新纽带” 。
从西安出发 ,行驶3668公里 ,5月31日晚 ,中国—中亚国际人文旅游首发专列抵达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 。身着传统服饰的当地民众载歌载舞 ,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
开行中国—中亚国际人文旅游专列 ,是中哈两国元首在中国—中亚西安峰会上达成的重要共识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旅游和体育部旅游产业委员会主席努尔塔斯·卡里帕耶夫表示 ,开通西安至阿拉木图旅游专列是增进哈中友谊 、强化文化联系 、深化人文合作的重要一步 。
6月7日 ,搭乘首发专列的油画家晏子从阿拉木图返回西安 。她说 :“我把在哈萨克斯坦看到的建筑 、风景 、人物捕捉下来 ,形成一幅幅画作 。这些都是陕西与中亚友好交往的见证 。”
人文旅游专列正以铁轨为纽带 、文化为桥梁 ,推动交通运输“硬联通” 、旅游服务“软联通” 、人文交流“心联通” ,勾勒共同繁荣的美好蓝图 。
向西开放 ,乘势而上 。陕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 ,全面落实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涉陕成果 ,通过制度创新 、通道建设 、平台搭建 、企业扶持等举措 ,加快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推动务实合作“双向奔赴” ,为共赢发展注入新动力 。
政策利好
助力企业乘风破浪
2024年2月28日 ,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投入运营 ,服务范围覆盖中亚 、东南亚及跨里海沿线国家 。
2025年6月10日 ,中国·西安哈萨克斯坦码头投入使用 ,成为中国向西开放通道的境外“第一站” 。
从西安到阿拉木图,两个码头见证了“枢纽对枢纽”开放功能的强大 。
中哈(西安)商贸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杰说 :“增进双方贸易往来 ,最关键的就是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跨境物流通道的运输能力和效率 。希望双方共同推动中欧班列(西安)的常态化运营和线路优化 。”
连接两个码头的中欧班列(西安) ,多次刷新纪录:首个开行西安至波兰斯瓦夫库夫宽轨直达专列 ;首个开行跨里海穿越马尔马拉隧道线路 ;“四去三回”双向高频运行 ,成为全国开行密度最大的全程时刻表班列……
日夜兼程 ,中欧班列(西安)一路向西疾驰 。4月29日 ,满载着汽车 、机械配件 、家用电器等货物的中欧班列从西安开往塔吉克斯坦丹加拉,标志着中欧班列(西安)2025年开行突破2000列。
“尊龙凯时·(中国区)人生就是搏!将加快建设俄罗斯莫斯科 、阿塞拜疆巴库等场站 ,积极谋划匈牙利布达佩斯 、白俄罗斯明斯克场站项目 ,推进‘班列+海外仓’一体化布局 。”西安浐灞国际港管委会副主任王运动表示 。
协同周边 、服务全国 、融入世界 ,陕西加快形成全域开放格局 。
陕西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 ,助力更多企业走出去乘风破浪 ;先后派出多批次高规格代表团出访中亚 ,接待中亚国家团组来陕访问 ,务实合作硕果累累 。
陕西种业 、新能源汽车 、氢能 、低空经济等产业发展强劲 ,面向中亚 、西亚 、欧洲 、非洲地区的供应链水平不断提升 。
湄南高科 、中科西光 、质子汽车等18家科技企业组团拓展中东 、中亚等地新兴市场 ,加快释放未来产业潜能 。
中亚能源推动建设吉尔吉斯斯坦中大工业园区 ,西安爱菊推动建设哈萨克斯坦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 。
省贸促会先后与中亚地区签署合作协议20个 ,在哈萨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建立经贸联络处 。
省商务厅数据显示 ,2024年 ,陕西10家企业对中亚新增投资7044万美元 ,同比增长69.1% 。
“朋友圈”更大
带动多领域枝繁叶茂
6月2日 ,在撒马尔罕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地方合作论坛上 ,陕西省以及渭南市 、榆林市 、铜川市分别与乌兹别克斯坦州 、区签署相关友好合作协议 。
跨越山海 ,联结情谊 。截至目前 ,陕西国际友城遍布全球五大洲41个国家 ,国际友城数量达116个 。聚焦经贸 、科技 、教育 、文旅 、农业 、考古、健康等领域 ,陕西与各地友城越来越“亲” 。
随着口岸服务功能优化 、通关便利化水平提升 ,陕西联通世界的范围更广 ,开放的大门更大 。
西安实现中亚五国七城航线全覆盖 ;空港新城国际(地区)航线达110条 ,通达全球80多个城市 。
今年3月 ,一份购销合同签订 ,苹果 、猕猴桃等3万吨陕西水果分批出口至哈萨克斯坦 、俄罗斯 、格鲁吉亚 、土耳其等国家 。土耳其埃尔马斯食品农业工业和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萨亚表示 :“希望逐步拓展与中方伙伴在农产品领域的合作广度。”
杨凌示范区织密全球资源配置网络 ,目前已在乌兹别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建设10多个海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完成110多个优良作物品种的对比试验和高效栽培技术示范 。
小小一根针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
5月29日 ,在阿斯塔纳举行的2025中国—中亚媒体合作论坛故事分享环节 ,哈萨克斯坦籍中医治疗医师马文轩讲述了一名被慢性偏头痛折磨5年的哈萨克斯坦患者因中医针灸重获健康的故事 。
5月30日 ,由陕西省中医医院 、西安中医脑病医院与哈萨克斯坦合作单位共建的中国—哈萨克斯坦传统医学中心新址开诊 。“中国医生给我讲了在生活中如何对孩子进行干预训练 ,我收获很多 。”当地6岁孤独症患者那伊特的妈妈说 。
文物为媒 ,让古老丝路焕发新生机 。6月3日 ,西安—阿拉木图人文旅游交流周文博考古交流活动在阿拉木图举办 。考古现场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丁岩介绍 ,中哈联合考古队已发掘出高台遗址 、聚落遗址及多处墓葬 ,为研究丝路沿线城市变迁 、民族融合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 。
教育培训
为传承友谊培育青春力量
6月14日 ,西安石油大学校园里 ,刚刚硕士毕业的哈萨克斯坦小伙伊莫在打包行囊 。他的下一站是西安一家高新技术企业 。
“在这里读了8年书 ,舍不得走。”在伊莫看来 ,学校的一草一木是那样亲切 。他决定留在西安 ,以后把家人也接过来 。
如今 ,陕西有2000多名和伊莫一样的中亚青年 。为进一步深化与中亚国家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西安设立中亚五国留学生教育培训计划 。截至2024年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等10余所高校已招录450名留学生 。
青春因热爱而更显光彩 。西北工业大学的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程笑笑因拍摄中国文化体验视频,带动更多中亚青年“向东看” ;西北大学考古专业的土库曼斯坦留学生多弗兰通过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 ,讲述中国与中亚世代友好的故事 。
陕西高校掀起“中亚热” 。西北工业大学在哈萨克斯坦开设分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塔什干分校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农业大学揭牌 ,陕西师范大学在撒马尔罕国立大学建立“海外中文实习基地”……
职业教育“出海” ,为中亚青年送去“金钥匙” 。
在乌兹别克斯坦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塔什干国立技术大学等建立“秦岭工坊” ,培养重卡销售 、维修 、技术服务等人才 ;在吉尔吉斯斯坦 ,陕西开放大学与吉尔吉斯91号职业技术学校签署陕菜制作合作协议……
1月初 ,吉尔吉斯斯坦教育部职业教育管理司司长马米罗娃·古丽努拉走访陕西多所职业院校后表示 ,希望更多优质职教项目在吉尔吉斯斯坦落地生根 。
新机遇带来新期待 ,新合作打开发展新天地 。
“尊龙凯时·(中国区)人生就是搏!要抓住区域合作‘黄金时代’机遇 ,打造联通国际的大宗商品国际交易所官方交易平台 ,推动务实合作结出累累硕果 。”6月14日 ,“一带一路”总商会副会长 、乌兹别克斯坦陕西商会会长任晓林说 。(记者 :齐小英 李羽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