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计给各类主体营造无忧无扰 、踏实干事的氛围 ,方能更好释放发展的活力潜力
惠民利企 、高效办事 ,已经逐步从接单解决问题转向主动提供服务 ,化被动为主动已成趋势
前不久 ,到派出所办证件 。前面的女士想办理邮寄 ,一直没操作成功 。窗口里的工作人员察觉后 ,站起来 ,欠着身子 ,贴近小窗口 ,取过女士手机 ,一边讲解一边操作演示 ,很快搞定 。原本焦急的女士 ,连道“谢谢” ,离开时还不忘给亲朋发语音 ,“很顺利 ,放心吧” 。
一句“放心” ,说出了事好办 、舒心办的感受 。群众办事舒心 ,离不开工作人员的细心观察与暖心帮助 。这也恰恰说明 ,优质的政务环境 ,是用点滴有为之举打造的 。
近来 ,围绕政务服务 、营商环境的讨论有不少 。特别是一些城市的做法 ,获得称赞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 :“一个地方的发展活力同营商环境密切相关 。”千方百计给各类主体营造无忧无扰 、踏实干事的氛围 ,方能更好释放发展的活力潜力 。
从现实看 ,实现环境之优 ,很难一蹴而就 ,少不了循序渐进 。从具体做法到有效机制 ,从局部改善到整体向好 ,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 。
浙江杭州的一位创业者说 ,自己办事时被多次“叫住” 。这是“折腾人”吗 ?原来 ,他办好租房合同要走时 ,工作人员叫住他 ,提出“直接把补贴的事处理掉” ;补贴手续办完 ,他又起身要走 ,没想到工作人员注意到他有快上幼儿园的孩子 ,便主动提出一并把入园的事办了 。处处替群众着想 ,还想在群众前面 ,而且想到就办到 ,这样的换位思考让创业者感慨万千 。
从“想他人之所想 、办他人之所需” ,到“想他人还没想到的 ,办他人将来想办的” ,思维与工作方式之变 ,折射了作风之变 ,这样的好环境能吸引人 ,更能留住人 。
有人问了 ,“有没有可能是这位创业者幸运 ,恰好遇到个热心的办事人员 ?”个体因素不能排除 ,但这也说明 ,营商环境好不好 ,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人和事体现出来的 。这些年来 ,惠民利企 、高效办事 ,已经逐步从接单解决问题转向主动提供服务 ,化被动为主动已成趋势 。
看实践更真切 。有的地方把“走访促解”作为工作方法 ,获悉企业发展受限后 ,深入研究政策 、主动拿出办法 ,为企业留出用地空间 。有的坚持柔性服务 ,把“无事不扰”与“有事必到”结合起来 ,让企业更自主 、更专注 。有的从知识产权保护入手 ,完善长效机制 ,让企业放心创新 、放开手脚 。好做法 、好经验 ,已超越“一事一议” ,而是从理念和行动上变为全局着眼 、局部发力 、以点带面 、整体显效 。
从“给优惠”到“建机制” ,从畅通“最后一公里”到做好“最初一公里” ,从“一件事全链条”到“多件事全协调”……工作准星不断聚焦 ,服务标准持续优化 。在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上下功夫 ,没有止境 、只有更好 。
有人又说了 ,“口令变了 ,办事有了新‘代号’” 。变的是啥“口令” ?原来 ,这指的是“最多跑一次”变成了“一次不用跑” 。的确 ,持续向好的发展环境 ,就像装载了“动态口令牌” ,因时更新 、持续增效 。
数智时代 ,科技创新为政务服务赋能 、为优化环境助力 。这不仅是让数据多跑腿 、群众少跑路 ,更形成了数字营商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倡导优化数字营商环境 ,释放数字经济潜力 。”有的地方在公共数据的共享开放 、平台建设等方面作出探索 ;有的重点打造公共资源的阳光平台 ,为相关市场交易提供公平竞争环境 ;有的则借数字空间“牵线搭桥” ,为企业找技术 、助技术落地创造条件 。抓住数字化机遇 ,线上线下齐发力 ,借势优化营商环境 ,有助于促进各类要素更好流动 、潜能更充分释放 。
关于发展环境,一位干部说得好 ,“我负责阳光雨露 ,你负责茁壮成长” 。更加用心 、用情 、用力浇灌 ,让创新的土壤更肥沃 ,让创造的生态更丰富 ,高质量发展的种子定能开花结果 。